【延長石油】
夏末秋初,黃土高原上的日頭依舊酷熱。井場深處,為完成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非均質陸相頁巖氣儲層壓裂改造配套工藝技術》相關任務,研究院水平井重復壓裂技術團隊科研人員頂著烈日,手腳并用爬到壓裂液罐上,一絲不茍地采取壓裂液樣品,測pH值、看交聯、測攜砂性能,保證壓裂液滿足重點水平井壓裂施工要求。今年以來,該團隊在延長油田下寺灣、吳起、寶塔、杏子川和子長等采油廠持續推廣水平井重復壓裂技術。現場實踐證實,該技術可大幅提高低產、低效水平井產量,并使部分停躺水平井恢復生產,使其“變廢為寶”,是油田老井增產利器。為此,該團隊榮獲集團公司效益類特殊貢獻獎。
低產低效水平井“重生記”
富縣直平7井重復壓裂現場照片
為提高原油產量并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近十年來,延長油田水平井數量日益增多。由于前期地質認識欠缺,壓裂工藝技術相對落后,產生了部分低產低效水平井。為了讓這些油井煥新重生,2014年初,研究院將水平井重復壓裂工藝和技術的研究提上工作日程。
據了解,水平井重復壓裂技術是一種針對低產、低效水平井的高效增產技術。通過對現有低產、低效水平井進行重復壓裂改造,可有效改善地層滲透性、提高油井產量。但該技術同時面臨著套管損壞腐蝕、壓前井筒如何處理等諸多技術難題。
為此,研究院組建了水平井重復壓裂技術團隊。通過多年攻關研究,針對不同區域和儲層,該團隊創建了井筒完整性風險評價技術、多因素無因次選井選段評價方法、水平井重復壓裂段內多簇擴展技術、壓驅一體水平井老井增能增產技術等多項關鍵技術,建立了適合延長油田的水平井重復壓裂技術體系,先后在油田公司富縣、下寺灣、吳起采油廠多口水平井現場應用,增產效果突出。
直平7井研究院技術人員住井現場技術支撐
“圍繞水平井老井產量低、能量低和改造不充分等問題,我們通過無因次多參數重復壓裂選井選層方法,優選出潛力井,再通過力學分析和壓裂參數優化大幅降低水平井改造成本,以技術進步實現了降本增效,最終形成了一套適合延長油田的壓驅一體化水平井老井增能增產技術。”研究院重復壓裂團隊技術人員介紹說。
近兩年,該技術團隊與油田公司技術人員經過多次方案論證與技術攻關,在油田開展了3口井低產、低效水平井重復壓裂改造,施工成功率100%。截至今年5月,下寺灣采油廠蒲平12井改造后產量提升8倍,增產986噸;吳起采油廠托平4井改造后產量提升5倍,增產1222噸。今年5月剛投產的富縣采油廠直平7井,相比改造前產量提升8.5倍,增產效果明顯。
直平7井重復壓裂方案論證
花“小錢”辦“大事”記者從研究院獲悉,常規水平井新井成本回收期約為8.3年。通過多個采油廠的實踐探索,應用水平井重復壓裂技術的油井投產后,平均半年即可收回施工成本,僅為水平井新井的1/18。
以技術應用井蒲平12井為例,該井重復壓裂費用為192萬元,去年6月投產來已累計生產原油603.7噸。按油價65美元/桶測算,利潤為192.27萬元,目前已收回投資成本,投資回收期僅為0.49年。后期油井繼續生產半年,估算可直接獲得利潤314萬元。
蒲平12井現場施工
“經過十年的探索實踐,從現場應用效果來看,該技術填補了延長石油水平井重復壓裂技術的空白,不僅解決了集團低產、低效水平井的增產改造難題,而且對推動全國油田水平井重復壓裂技術進步具有重要意義。”研究院副院長申峰表示。
十年磨一劍,創新促發展。作為集團“少打井、多出油、提高采收率”的重要實踐,研究院水平井重復壓裂技術團隊通過關鍵技術突破,助推油田高效能、高質量上產穩產,對集團科技支撐油田“擴油上產”具有重要示范作用。